高考改革时高考如何考试
高考改革后的高考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:
“3+3”模式
考试科目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3门必考科目,加上从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地理、思想政治、技术7门科目中选出3门。
考试时间:通常在每年的6月7日至8日进行,为期两天。
成绩构成: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50分,总分450分;选择性考试科目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总分。
“3+1+2”模式
考试科目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必考科目(其中外语含听力),加上从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,以及从化学、生物、思想政治、地理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。
考试时间:通常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进行,为期三天。具体安排为:6月7日上午语文和下午数学,6月8日上午历史/物理和下午外语,6月9日上午化学/地理和下午思想政治/生物学。
成绩构成: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50分,总分450分;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;再选科目以等级赋分形式计入总分。
“两依据、一参考”的招生录取模式
依据: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。
参考:参考综合素质评价。
志愿填报方式:采用“专业(类)+学校”的志愿填报方式,实行平行志愿投档。
建议
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政策:不同省份的高考改革细节可能有所不同,考生和家长需详细了解所在省份的政策,以确保准确备考和填报志愿。
注重综合素质培养:除了学科知识,还需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,以应对综合素质评价部分的要求。
提前规划志愿:由于“专业(类)+学校”的志愿填报方式,考生需提前规划志愿,确保录取到理想的专业和学校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