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 最高功名,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,称为进士。
考试层级
进士考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关,通常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进行。
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诗赋、经学、时务策等。
录取与称号
录取者分为三甲,一甲三名分别称为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赐“进士及第”称号。
二甲和三甲的录取者分别赐“进士出身”和“同进士出身”称号。
历史沿革
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,唐亦设此科,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,中试者皆称进士。
宋朝以前,进士只需通过尚书省举行的“省试”。
从唐朝到1905年废除科举,进士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主角。
社会地位
因为进士科是常科且考取难度最大,故此最为尊贵,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。
进士及第者被称为“白衣公卿”,象征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。
综上所述,进士不仅是一个考试名称,更是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和身份象征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