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命题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,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人员的参与。以下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步骤和原则:
命题人员组成
学科秘书:组织命题工作。
大学教授:主导命题,具有绝对话语权。
中学教师(主要是各地的教研员):有限度地参与,主要参与做题和反馈试题难度。
命题依据
高考题紧扣高考评价体系、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,但通常各地的“模拟卷”基本上押不到真题,因为高考命题组有“反押题”措施。
命题特点
灵活性增强,不出偏题、怪题,但会有难题。命题方法、角度、题型上下功夫。
命题要求
所有试题都必须是原创的。
试题的命制:材料在外,答案在课本内;非主干知识轮流考。
命题过程
预命题:聘请命题专家撰写考题,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评审。
审题:试题经过学科秘书、学科命题组长等层层审核、校对、修改。
测试:通过试考和实考对试卷进行测试,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题目进行微调。
印刷:试卷在指定印刷厂印刷,印刷过程中有严格的安全措施。
命题原则
命题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,注重考查“双基”基础学力的建模试题,又有探究性和感受、体验类的过程与方法、思维能力、创新能力等试题。
命题具有基础性、全面性、科学性、适切性、典型性和规范性。
每套试卷注意学习内容的典型性、代表性,题目的难度、梯度和题目类型的多样性。
尽量选用新材料、新背景、新话题的原创题,杜绝繁、难、偏、旧的试题。
问题创设融入多样性、互动性、体验性,问题的解决突出实践性、开放性、发展性。
保密措施
命题人通常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命题,不能与外界取得联系,直到高考试卷面世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,高考命题旨在确保试题的科学性、公平性和有效性,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,又注重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,同时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和区分度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